淄博有哪些摄影名家
1、刘统爱
1950年生,临淄人。蓬莱一中十三级一班(1965年入学)。
1969年至1974年,在桓台县文化馆临时工作。
1976年7月淄博师范美术班专科毕业,本科毕业后留校学习任美术教师。
1982年调去淄博市博物馆,从事外贸各类展览的总体形式设计兼搞文物摄影工作。1989年任副馆长。1993年调蒲松龄纪念馆任馆长,蒲松龄研究会会长。2000年调淄博市图书馆任馆长,淄博市图书馆学会会长。
1982年至1990年,有300余幅文物摄影作品先发表在《考古》、《考古学报》、《文物》、《文物天地》等全国刊物上。1982年到现在为止有60余幅作品在省级以下展览、刊物上能够入选、发表、获奖。1991年出版社《刘统爱风光摄影作品集》,1998年出版社出版《纪行》摄影作品集。2009年出书《浮光掠影三十年》摄影作品集。
1986年至1998年任淄博市摄影家协会副,1998年至2008年任淄博市摄影家协会。2004年至2010年任淄博市文联副,现为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齐鲁摄影学会理事,淄博市摄影家协会名誉。
2、
苏少龙
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国际摄影家协会vrp会员、区纪实摄影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环球摄影学院客座教授、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ppA》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五星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从事行业摄影创作三十年。
曾完成:第八届全国文化部群星奖摄影类金奖、第七届《影像》全国摄影艺术展一等奖、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银牌、第国际摄影艺术展入展,第三届“魅力湘西”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第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第二届民族影像志入展收藏过、第二届“圣洁甘孜”国际摄影展入展、第五届齐鲁国际摄影周亚洲最佳摄影师、第二届旱码头国际摄影大赛金奖、第七届“多彩贵州”国际摄影艺术展银奖。十七年来,几十幅作品获美国国家地理、奥赛、PSA等国际赛事等级奖和最优秀奖项、百余幅作品获国内省级不超过等级奖和杰出的奖项。2008全国“抗震救灾极优秀摄影家”称号、第三届山东泰山文艺奖获得者,多幅作品参加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奥地利、阿联酋等世界摄影巡回展和交流展。作品《板房小子》被中央档案馆迷彩awp收藏、作品《彝人》被俄罗斯国家美术馆收藏,作品《白马藏人》被民族博物馆绝版多收藏。上世纪80年代年来,常期研究与实践纪实摄影,摄影理论文章多见报、刊,策展多个影展,个展、联展两次、出版《独行西藏》《旱码头的人们》《心藏》等书籍。
3、王兵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鲁中晨报图片总监。
几乎在同一时间2次赴四川采访汶川地震,并采访采访了2010西南旱灾、2010年玉树地震、2011大旱、2012年“纪念远征军出国参加战斗70周年,重走滇缅公路”、2013年四川雅安庐山地震等重大的损失新闻事件。
作品《殇痛渤海湾》额外“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摄影三等奖和“第二届‘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大展”优秀奖;
作品《垃圾海洋》完成“2011年度新闻摄影年赛”自然与环境类组照金奖;
作品《洪湖之死》获得“2011年度新闻摄影年赛”自然与环境类组照铜奖;
作品《保卫泰山》获得“2011年度新闻摄影年赛”战争、灾难类新闻组照铜奖;
作品《远征军老兵》完成任务“摄影2012年度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出”优秀奖。
作品《缅北难民营中的童年》额外“2012年度新闻摄影年赛”优秀奖。
作品《我与黄继光的生死约定》获得“2015年度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另有数十幅作品获得省不超过奖项
4、赵守军
1962年生,山东淄博淄川人,摄影家协会会员、新闻摄影协会会员。神圣摄影师,上世纪八十年始记录摄影,长期性打听一下身边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日常生活,以个人的思考记录时代存档历史。1998年2月《昔日荒沙滩、今日滩》能够入选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2011年1月举办一次《走过街头》摄影专题个人展。同年完成任务第九届《影响》全国摄影艺术大赛二级收藏奖。2014年12月、由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斑马线》纪实影像图书。2015年6月、《斑马线众生相》额外摄影“金镜头”2014年度新闻摄影大赛银奖。同年不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周。2016年2月、《斑马线》摄影专题获得摄影“好摄酒杯”2015年度纪实摄影大赛优秀奖。2016年3月、《谋生空间》摄影专题获得“今镜头”年度图片故事大赏佳作提名奖。。
5、焦波
摄影家协会会员、民俗摄影学会执委、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副、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书工作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客座教授四川传媒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客座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西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2000年《东方之子》中央电视台2006年《感动人物》提名最佳2007年,评为感动淄博人物2010年荣膺摄影展览摄影终身成就奖。摄影作品近百次完成任务国际、全国、金、银、铜奖和新闻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