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战三国贾诩怎么搭配
答,初期,贾诩可以搭配张绣,贾诩为谋士,张绣为将,后期,可以和曹操,张辽搭配,曹操为帅,贾诩为谋士,张辽为将。
关羽败走麦城,曾飞鸽传书给诸葛亮,为什么诸葛亮就是不发兵
先不说那个时候有没有飞鸽传书,就算是诸葛亮收到了关羽的求救信,然后怎么办?让援军坐在飞鸽身上飞到麦城救关羽不成?
当关羽在麦城失败时,唯一能救关羽的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诸葛亮从成都派飞机去救关羽,而且关羽还要给个定位;
二是刘封孟达率领全部,放弃上庸三郡,前往麦城营救关羽,前提还要刘封和孟达知道关羽在哪里?显然还要给关羽配个GPS才行。
当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形势已经非常危急了,当时的情况是东吴已经占领了整个荆州南郡,吕蒙率军占领了江陵城和公安城,陆逊率军已经攻占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切断了关羽入川的退路。
潘璋和朱然已经在临沮(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和章乡(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漳水北岸)一带设下埋伏,就等着关羽自投罗网。
这是个什么情况?就是关羽已经处于吴军的四面包围之中,关羽在麦城,麦城是今天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翻下地图看下,关羽的南边是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离江陵城有70公里,关羽西边直到秭归都被东吴控制,关羽的东边是东吴控制的江夏郡,北羽的北边是刚刚退回来的襄阳和樊城,关羽处于三面包围之中,能往哪里跑?
关羽能逃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西北方向的上庸三郡。而事实上关羽也是向这个地方逃命的,但是孙权也很聪明,从麦城去往上庸三郡的路已经被朱然和潘璋控制了,关羽实际上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好了,再来说诸葛亮,就算关羽真有飞鸽传书,诸葛亮如果要救关羽怎么救?我就不算蜀军动员时间吧,什么都不算,就算马上能发兵,实际上是远远不可能的,最快也只能从永安城(今重庆奉节县)调兵吧,永安与秭归很近,蜀军想要救关羽,就必须攻打陆逊在秭归的驻军。
这就好了,你怎么知道蜀军就一定能立即、马上打败陆逊呢?要是无法打败陆逊,救兵是不是在秭归僵持,那怎么救关羽呢?还是救不了。就算蜀军能打败陆逊,从秭归到麦城还有130公里,还要攻打夷陵城,还要攻打东吴沿途的所有的必经之路,才能到达麦城,这仗一打起来,谁能保证蜀军一定胜利?
可以说,远在益州的蜀军是根本救不了关羽的,从关羽败走麦城到关羽被杀,不到一个月时间,要在这个时间救出关羽,除非诸葛亮派飞机,并且准确定位关羽的位置,才能救得了关羽,否则就是无谓的牺牲。
远水是救不了近火的,那么近在上庸三郡的刘封、孟达能不能救呢?
也救不了,除非刘封、孟达带领全部上庸三郡兵马倾巢而出,与关羽约在某个地方相见,还要保证在此之前,关羽不被东吴抓住,这可能吗?显然也不可能。
关羽的退路已经被东吴算死了,就那么简单的几条路,关羽知道,东吴也知道,关羽就十几二十个人,怎么可能逃得出东吴的包围圈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打仗,不像现在有很多高科技的装备,随时可以定位,知道你在哪里,古代打仗基本上都靠临场发挥的,有很大的变数,有时候事前讲好的约定地方,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到不了,时有发生,走错路也时有发生,所以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情况,所以打仗的将领一般有假节,方便处理各种突况,但像关羽这种情况,已经是陷入了绝境,是不可能救得了的。
诸葛亮并非不救,而是救不了,就是发了兵也是白白牺牲,起不到任何作用。
刘备夷陵之战赢了会怎样
很多朋友关于三国历史的了解是基于《三国演义》的,但《三国演义》里的叙述很多不符合史实,夷陵之战尤其如此。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举七十五万大军东征,以优势兵力被东吴击败的。实际上夷陵之战中吴蜀的兵力基本相同,都在五万人上下,本文的分析也是基于历史真实,并非三国演义。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最后一战,定鼎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但夷陵之战的输赢其实对于两方都有偶然性,东吴胜了刘备,主要是战术得当和运气成分,并不是实力胜于刘备。
在东征之前,所有的劝刘备东征的人,包括蜀汉诸葛亮、赵云,东吴诸葛瑾等人,理由都是“是曹魏,应该先伐魏后伐吴”,并没有人认为刘备会打不过东吴。
实际上,刘备起于草莽,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奋斗了一辈子变成了季汉的皇帝。无论是魏蜀吴三方,臣下也好敌人也好,都公认刘备是当世人杰。反观孙权,继承了父兄基业,除了保住了江东一片以外,到死都没能突破合肥扩大地盘,靠着偷袭得到荆州,当时的人都认为刘备一来孙权就得败,甚至连孙权自己也没有信心,所以屡次求和。
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刘备出人意料的大败,蜀汉只能偏安益州一隅,注定了灭亡的命运。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了呢?
我认为,就算打胜了,也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种可能——收回荆州全境
蜀汉的疆域鼎盛时期,即公元214年刘备收蜀。当时的刘备集团占领了益州和荆州的绝大多数地盘,孙权和曹操只在荆州拥有几个县而已。也就是在那年,东吴向刘备提出了“还荆州”,刘备集团强硬对待,刘备亲率部队与关羽回合,准备暴力对抗,双方剑拔弩张。但就在谈判的关键时期,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必须回军去防御曹操,所以不得已之下,刘备只得妥协,让出荆州三个郡给东吴,以求吴蜀联盟不要破裂,史称“湘水划界”。
湘水划界之后的地图大概如此,也就是关羽北伐时形势图,所谓“大意失荆州”不是丢的整个荆州,而是丢了关羽掌管的荆州三个郡。
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胜利,则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根本没有守住的可能。扬州(也就是江东)靠着东吴水军有可能自保,荆州陆战,在生力军失败的情况下,不可能守得住。而且刘备还需要防御北方曹魏的进攻,不太可能一口吞下东吴,这种可能性比较大。
胜利之后,刘备集团占据整个益州和整个荆州及汉中。
第二种可能——南北朝
如果刘备一鼓作气呢?
这个一鼓作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刘备夷陵之战巧胜,让东吴彻底丧失了抵抗信心和能力,一鼓作气快速占领江东。另一种可能是占领荆州之后养精蓄锐,曹丕像个一样按兵不动,等着刘备二次东征占领江东。
如果吞并东吴,刘备将会拥有这样的疆域——
南北朝将会提前到来,季汉与曹魏隔江对立。
其实哪怕吞并东吴,占领整个南部的刘备在实力上也依然不如曹魏,因为人口和生产力要远逊于北方。
但是,当时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在刘备夷陵之战时,曹操新丧,曹丕继位。曹丕这个人评价一直很一般,志大才疏能力有限,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在治国理政和军事上的能力都胜于曹丕。占据整个南方的季汉,如果战略得当,北伐未必不会成功。
其他可能——大乱斗
其他的可能性,就取决于曹魏集团了。
如果刘备战胜后,曹魏相约和刘备一起进攻东吴,有可能东吴一部分会被曹魏所得。别以为刘备不会跟曹魏合作,所谓的“汉贼不两立”只是一句口号而已,为了在夷陵之战前减轻曹魏压力,刘备在曹的时候还亲自派使者去吊唁。
而如果曹魏趁刘备后方空虚进攻汉中的话,则结局未可知。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刘备很可能跟动物议和而回兵救援,那样的话,局面就没法预料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