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2征服者选那个民族最好
我喜欢用大不列颠。长弓兵范围超广!!!满级12射程!比城堡还高!!!攻击力也不弱。就是命中率低,但是打防守类建筑不错。放一堆长弓兵在别人家门口,再加上一些游侠,一些长戟兵,敌人就别想出来啦。
阅读全文 >帝国时代2条顿战术(PS:这个文明适合防守还是快攻,求详细分析)
帝国时代2版本和征服者版本中条顿的优势有区别,在帝国时代2版本(红帽子)中条顿的城镇中心射程和攻击力都加倍,防守能力巨大,如果玩TC快攻也很猛,因为别人的TC射不到你啊。
在征服者版本中把城镇中心的优势给取消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快攻优势没有了。我分阶段介绍下。
封建时代,条顿的塔可以驻扎10个人,这就为封建的塔暴快攻提供了条件,驻扎10个村民或弓手的塔杀伤力极大,无论是杀伤敌人还是与敌人的塔对射,都占尽优势,此外城堡时代射击孔科技免费升级,使得条顿的塔让敌人头疼不已。
条顿还有个优势,就是种田需要的木材比别的民族少三分之一,这为城堡快攻(主要是马暴)提供了食物基础,,除了不能研究驯马术外,条顿的马可以各方面科技都是齐全的,而且还有不易被招降的优势,所以在马暴比赛中,条顿也是热门的民族。
另外由于农田优势可以使得条顿经济很好,可以尽快进入帝王时代,到了帝王时代条顿的兵种比较齐全的优势更明显,有长戟、冠军、火枪、重弩、游侠、重投、手推炮、炮塔,还有能单挑的过游侠的超猛步兵条顿武士。t
条顿的骑兵步兵是慢了些,但是对战中这些速度劣势不是很明显,尤其是阵地战中。
综上,条顿是个攻守兼备的民族,无论快攻还是防守反击都不差。上边有个哥们说条顿没什么用,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是他对条顿和帝国的理解还不够。
为什么说大唐陌刀是骑兵克星
雄霸世界500年的唐直刀
建立在先进技术上的汉刀,辉煌了至少700年之久,直到隋唐时期出现更为先进的唐直刀为止。
汉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的刀的制造再上了第二个顶峰。
南北朝时期的西魏时代,人终于发明了马镫,这个小小的马镫让骑兵由此称霸世界军事舞台长达1000多年。
有了马镫以后,马上的近距离格斗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一个臂力平平的骑兵战士,使用马镫,借助马的力量,可以轻松将一个步兵砍成两断。一个这样的骑兵在马上,前劈后砍,左突右撞,完全可以对付好几个精锐的步兵。
就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红军时代,西路军远征新疆的时候,非常擅长拼刺的红军战士,往往要好几个人联手,才能对付一个军阀马步芳的穆斯林骑兵。
骑兵技术再次迅速发展,成为一股可以决定国家兴亡的重要作战力量,刀也就更重要了。
到了强大的唐代,受北方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突厥人的威胁,唐代以骑兵成为作战重要力量。
突厥的力量极为强大,他们骑兵总数高达40万,甚至比后来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还要多的多。蒙古骑兵鼎盛时期,不过25万左右。
突厥骑兵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他们可以纵横世界,甚至找不到对手。
隋朝历史中,有明确记载的突厥大规模入侵和抢掠,就有67次之多。当时是隋朝末年,汉人几乎无力抵抗,连隋炀帝也险些完蛋。
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趁中原内乱之机脱离隋朝,并于615年率10万骑兵攻隋,围困隋炀帝于雁门(今山西忻州代县)一月余,后撤围退兵。
鉴于突厥如此强大的威胁,依靠传统的汉族步兵很难有效对抗。
在隋唐期间,汉族统治者都采用大量骑兵对付突厥人。
其中以唐朝时期骑兵,发展到达顶峰!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李世明,就是一个极为重视骑兵的皇帝。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的时候,他们麾下就有5000骑兵,其中2000匹马是购买的突厥马。
李世民学习能力很强,他学习突厥骑兵的特点,编组了机动性强,攻击力惊人,又非常灵活的轻骑兵。他最喜欢的战术就是分析敌人布阵的薄弱处,然后亲自率领骑兵,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其冲垮。
如李世民率骑兵进围薛仁杲,李靖以3000骑夜袭定襄等。此种出奇制胜的战法,一直沿用至后唐及五代,甚至步兵也用此法,如李靖平萧铣之战。
---------------威风八面的大唐铁骑和他们的唐直刀。唐直刀是后代无法突破的一个顶峰了!
这支轻骑兵也是唐统一战争中的主力!在唐军中,骑兵和步兵比率高达1:3,这可谓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次了。
唐朝建立以后,更是极为重视骑兵发展,养殖的官马就高达70多万匹。
唐朝统治者认为:突厥骑兵从小长于马上,骑术和使用武器的能力应该强于唐军,这是唐军天生的劣势。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劣势,必须从战术和武器上取得领先,完全压倒敌人。
这个结论同汉朝统治者完全一致!
唐军骑兵近战武器已经是清一色的刀,只有少量指挥官使用仪仗剑,刀也成为主要的骑兵武器之一,自然是发展的重点。
而刀的工艺已经登峰造极,成为一种兼实战兵器和艺术品为一体的东西,它的代表作就是唐直刀。
唐朝直刀的基本和日本倭刀相同。当年日本人,就是从学走了这些技术,简单的加以仿制和日本化的改良而已。
唐直刀是自汉代环首刀一脉相承而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对环首刀的改良。
唐直刀维持了环首刀的单面开锋、厚脊薄刃与直脊直刃的特色,取消了过去环首刀柄首的圆环(对双手握刀有一定影响),延长刀柄更适合双手持用,作工、装饰亦更精良华丽,并出现各种长短尺寸的刀身以对应各种战况
唐直刀使用的技术让人极为惊叹,包括:复合钢铁,切刃造和镐造的刀形状,用烧土来淬刃,造刃文,反复锻打钢铁 -- 名为百炼钢技术。这些都是当时全世界最好的兵器制造技术,甚至在其后保持了几百年之久的领先优势。
唐直刀的制造工序为:以纯铁渗碳后对折,多层迭打。刀锋淬火而刀脊不淬火。并将其工艺分为“三十炼”、“五十炼”、“百炼”等铸冶技法,不断冶炼、锻打、淬火,分步脱碳净化,颇似揉面,使铁百炼成钢,更为坚硬锋利。
唐直刀相比环首刀最大的特点是包钢刀、灌钢技术、折叠打造技术。
这些技术让唐直刀相比环首刀,性能上又有大幅度的跃进。
包钢技术也就是后来倭刀使用的技术,刀的内部是硬度较软的钢铁,而表面则是硬度较高的钢铁。
外层钢铁采用百炼法反复打制,非常费时费力,但由于全刀外硬内软,制造出来的钢铁硬度好,更为锋利,杀伤力更大。
一般认为,包钢的武器和夹钢武器相比,除了性价比,保养和坚固程度以外,其他的所有属性,都比夹钢刀和全钢刀要好。
而灌钢技术也为宿铁,是比炒钢技术更先进的冶炼技术。历史记载最早的宿铁造刀者,是侍奉过北齐神武皇帝高欢的道士綦母怀文。
根据古书记载: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也就是说把生熟铁交替夹杂,以泥封闭放入炉中加热,利用生铁熔点较低的特性,将生铁液熔渗到熟铁中,然后再加以锻打,即可得到品质精纯的钢材。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钢中含碳量的多少,可以得到制作刀刃的高碳钢材。
一般认为,炒钢技术是古代冶金最高峰,之后就很难有大的突破了。
注解:炒钢技术,即将炼出的优质生铁在空气中加热,使之熔化或半熔化,并不断进行搅拌,增加氧气和铁的接触面积,使铁液中的碳氧化,从而可以获得较为纯净的钢或熟铁。
折叠打造技术在环首刀上也很常见,主要是增加刀身的强度和韧度,让其不易折断,但唐直刀更为厉害。
工匠需要将钢铁反复捶打折叠,使得钢层层叠叠,多则可以达到数千层。这样的钢材更为坚固,极难折断。自然,代价是较为费时!
唐直刀威力极大,无论砍杀还是直刺,都可以轻松刺穿重装的铠甲,是款极为可怕的武器。
在当时,唐直刀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刀,直到火器时始,也没有一种其他的刀可以超越它,连衍生出来的倭刀也不行。
唐和突厥进行了30多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突厥大败。
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
西突厥的一部西迁到中亚,他们和当地民族融合,后来又继续进攻欧洲,消灭了东罗马帝国,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
如果唐朝是一个仅此于汉朝的第二个顶峰,那面下面的刀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上图唐直刀和下图的唐陌刀,都是堪称艺术品的佳作。
宋朝的朴刀
之后的宋朝,刀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唐朝灭亡以后,长达70多年之久,唐朝传统的战马产地,都被北方的辽国,金国,蒙古控制。
没有马,何谈骑兵呢?
宋朝骑兵由此一落千丈,成为以大量步兵为主,少量骑兵为辅助的一支。
很多人认为:宋之所以在几百年间,都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压制,还曾经被攻破首都,南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大量骑兵,无力在北方平原和敌人铁骑抗衡。
宋朝的步兵,很难抵抗强悍异族骑兵的大规模冲击。
宋时刻处于优势敌人的下,王朝也就成为一个历史上比较弱的朝代。
骑兵既然成为配角,那么刀也就自然黯然失色了。
这一时代,刀开始从骑兵转为大量装备步兵。
唐朝时期就出现了步兵使用的陌刀,陌刀主要是对付骑兵的。它长击短接皆可适用,刀形似剑,双开刃,前锋略宽,连柄可长一丈,重15斤,兼有近战刀和枪的功能,为古代特有的斩马剑。
陌刀的制造工艺不亚于唐直刀,相当珍贵,是作为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严禁民间私造和私藏。
唐代陌刀兵号称唐朝最富攻击性的独特兵种,因要求的苛刻和挑剔,训练和配备一个陌刀兵的成本和周期,不会比一名骑兵少。
以唐朝举国之力,也只在天下四大都护府之一安西大都护府,才有军级的编制。唐军中的步兵的陌刀如墙推进战术,创造了盛唐时期辉煌的战争历史,也创造了陌刀的神话,特别是在对抗安息、大食等国的那些轻甲甚至无甲的沙漠轻骑兵的战斗中,特别有特效。一刀斩去,基本是人断马断。陌刀军的参战,在任何可查询的战例 中都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陌刀军作为战斗序列中单独的作战力量,在唐军的征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代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大量装备陌刀和斩马刀。
轻便的朴刀和红缨枪成为宋朝步兵的制式装备,小说《水浒》里面梁山泊好汉几乎人人都会使朴刀。
鲁智深曾经和史进联手对付,伪装成僧道的两个歹徒。除了鲁智深以外,九纹龙史进、生铁佛崔道成、飞天蜈蚣邱小乙他们三个,都是用朴刀。李逵回家接母亲去梁山,意外遇到老虎。李逵杀死几只老虎,用的也是朴刀。
至于梁山上武功最强的林冲和杨志第一次见面,也斗过一场朴刀,双方不分胜负。
这并非小说夸大,而是宋军的特点。
唐直刀和陌刀都极好的武器,也有着造价过高,制造周期太长,容易损坏,不易于保养的缺点。
唐直刀由于使用多种制造技术,又要花费铁匠极长时间打造,售价是很贵的。传入日本的一些唐直刀都被当做艺术品收藏,不作为实际战斗的武器,因为舍不得用。
而唐直刀和倭刀都的表面一层都是低碳钢,刀在复杂条件下很容易生锈,必须经常的维护。
我们在很多电影中看到日本武士擦刀,这并非他们在耍酷,而是不这样不行。养护这些刀还要用专门的植物油、刀鞘等等,费时且要花费很多心血。
造价很高的唐直刀,全部是整体制造,又是包钢技术,还有个致命缺陷,就是一旦损坏无法修补。
日本武士自己也说过,真正大规模作战还是要用长枪;用倭刀的话,可能一次格斗就会损坏刀刃,下面就没法用了。
唐直刀也是这样,如果经过一次猛烈的磕碰,刀刃损坏,刀的锋利程度也就大打折扣,这把刀也就,因为无法修补。
这种昂贵的武器适合作为决斗武器,并不适合大量作为制式武器。除非这支规模很小,或者国家极为强盛,非常财大气粗。
日本战国时代初期,两个普通大名作战规模通常很小,很多大名麾下的职业武士不过几十人,最多百来人。这点兵力,让他们可以从容装备唐直刀这类昂贵武器。对于高达几十万规模的,这就是不可能的。
唐朝时期数量很多,消灭了宿敌突厥以后,周围再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和唐对抗,也就大幅度削减,所以安禄山出动10万大军就可以一路杀到长安。
唐军百分之三十的骑兵,佩戴唐直刀。
唐朝可谓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富裕程度可谓第一,有大量资金用来装备部队。
所以唐直刀有以上的缺点,装备财大气粗的唐军骑兵还是完全可以。
可是,这对于宋军就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