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课的小艇的填空题!
作者:来自美国的 马克·吐温(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英尺;英美制长度单位,一英尺等于0.3048米),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那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市内任何车辆都不可以进入,因此城内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最便宜而且也比较方便的公交船,像公交车一样有固定的线路和站,船票在岸上买好,有单程票、往返票和日票.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寂静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又沉沉地入睡了.
【有关小艇的资料】
第一条小艇——贡多拉如同画舫,到后来,为了避免一些人炫耀自己的金钱,都把贡多拉统一改成黑色,呈月牙形.到了一些很重要的节日的时候,才能把普通的贡多拉改成花船.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联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称.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工商业发达,有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等著称.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驰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万游客.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著名的海滨浴场.
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及其泻湖
英文全称:Venice and its Lagoon
英文简称:Venice
编号:546-004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始建于5世纪、由118个小岛构成的,10世纪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航运枢纽.总体上来说,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筑杰作.
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的(英文:venice 、意大利文:venezia) 四周环海,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滨的威纳托省(Veneto).从地图上看,仿佛一颗镶嵌在美妙长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亚得里亚海的波涛中熠熠生辉.
【的历史和地理】
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这个面积只有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个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10世纪开始发展,14世纪前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誉为整个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于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纪为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16世纪始,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逐渐衰落,1797年,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共和国从此灭亡.1849年地利的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直到1866年地区和意大利才实现统一,从此成为意大利的一个地区.
【的交通】
西北角有一条四公里长的长堤与大陆相通,它不但是意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古城.及其泻湖,由118个岛屿组成.素有“水都”、“水城”、“桥城”或“百岛之城”的美称,是意大利省的省会(另一资料:威内托大区的首府),也是意大利北部的主要港口.这座世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风光独好,城内历史古迹比比皆是,是一座风景如画而又古韵十足的历史名城,这里的所有景色都离不开水.全市有117条大小河道(另一资料:177条大小运河)相通,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凤凰歌剧院】
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生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
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风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还要狭窄,两条船不能并开,只能单行.街道两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层大多为居民的船库.连接街道两岸的是各种各样的石桥或木桥.它们高高地横跨街心,一点也不妨碍行船.的桥梁和水街纵横交错,四面贯通,人们以舟代车,以桥代路,陆地、水面,游人熙攘,鸽子与海鸥一齐飞,形成了这个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地众多座桥梁中,以火车站为通往市中心的利亚德桥(Rialto)最为有名,又名商业桥,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的象征.大桥长48米,宽22米,离水面7米高,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桥上中部建有厅阁,横跨在大运河上.大大小小的船只从太阳型的桥洞中穿梭,里亚托桥建(Rialto)于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桥,后改为吊桥.在1444年的一次庆典中,因不堪重负,大桥折断.1580~1592年,改建为现在的石桥.桥顶有一浮亭,桥两侧是20多首饰商店和卖纪念品的小摊.城内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另外,还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都隔河相临,十分别致.的房屋建筑风格各异,房屋的门窗、走廊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夜间泛舟,独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意大利,来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公朵拉】
独具特色的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公朵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人代步的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公朵拉”(1094年文献首次提到).
为什么叫它“公朵拉”现已无从考证,可能源泉自希腊语的kondyle,意为轻快小舟;或者kondoura,一种船的名字;也或许来自拉丁语的cymbula,即小船.贡多拉是由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的.这种小尖舟古时候并不完全象今天这个样子.15世纪和16世纪的绘画所描绘的那时的贡多拉比较扁平,船尾和船头也不像现在那么高.船旁边沿绘着鲜艳的图案,有的还装点着昂贵的饰物.名门贵族则以此炫耀门第、互相攀比.
这种小舟有两个部位可体现工匠们的想象力,一个是自然奔放的船头,很象15和16世纪用的六齿钺戟.(每一个齿代表的一个区),另一个是依奥尼亚式船尾.到了18世纪,这种尖舟的形状和大小会慢慢地固定到我们今天这个样子(从前的贡多拉也有大船,好几位桨手同划).
今天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贡多拉船夫现在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过去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
1562年,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结果,泻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贡多拉与碧绿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从前的贡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后来这种船篷也消失了.今天,贡多拉依然来往于的河道上,但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让人高兴的是,象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传统得以流传.
世界上十大最美古镇在哪里
说一下我自己亲游过、我眼中的世界十大最美古镇。每个国家只选一个,排名不分先后。
1,德国吕德斯海姆:地处莱茵河谷,小镇不大,街道不宽,小巷很窄,地上的古板,许多依然是中世纪的。建筑物最高的不过四层,大多有数百年的历史,却色彩斑斓,干净得如刚刚清洗过,房前屋后则是各种盛开的鲜花。镇上的八音盒博物馆和中世纪酷刑博物馆值得一看。端一杯当地产的冰酒,在画眉鸟巷的蓝调酒吧里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十分惬意。
2,波兰萨利派:位于波兰东南部的塔尔努夫省,只有20来户人家。多年来,萨里派人年年为他们的路牌、车站、邮局、学校、教堂、居室、狗笼,鸡舍、马厩、厕所等等,全部涂上艳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图案。
全世界没有哪个人不想好好装饰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但是有多少人像萨利派人那样,善于将普通的房舍装饰得如此美妙呢?萨利派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小镇,许多建筑材料粗糙并不优质。但是,这里的人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简陋中追求美好。
3,捷克克鲁姆洛夫:静静地躺在美丽的伏尔塔瓦河U形拐弯处的克鲁姆洛夫,绝大部分建筑物,修建于14-17世纪之间,保存完好。所以在小镇上徜徉,宛如走在中世纪。这里到处是鬼怪传说,几乎每一栋老房子都有故事。因为美丽得有几分魔幻,一些热映的电影如《魔术师》,《梦幻城》,《人皮客栈》等,在此拍摄。
4,英国拉文纳姆:这个因15世纪的教堂、砖木结构的房舍,和同样古老的鹅石环形小街而著名的小镇,位于英格兰东部的诺福克郡。建于1525年的教堂,规模之宏大,内部装饰之精致华丽,它赖以立足的小镇完全不能与之匹配。小镇有300多所古老的房屋,因为时间久远,有的房梁斜了扭了,导致房屋也扭曲了,虽为古建筑保护出了难题,却为小镇添上了别样风情。
5,法国埃特尔达:位于诺曼底海岸,刀凿斧削般的白色峭壁蜿蜒数公里,从峭壁下的小路顺势往上走,这一罕见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一年四季,一日四时,均美到无敌。
6,意大利五渔村:它是拉斯佩齐亚省海岸,相连的5个小镇的统称。这5个小镇分别叫蒙特罗索,韦尔纳扎,科尔尼利亚,马纳罗拉和里奥马焦雷。它们都建海边陡峭的悬崖上,五彩缤纷的房子看似随意地堆在悬崖上,却集中了所有海边小镇和山间村庄的宁静、壮丽、险峻与甜美。
7,西班牙胡斯卡:胡斯卡原来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山区无数个白色小镇之一。这里盛产蘑菇,单是数得上来的蘑菇就有150多种。每年秋天,胡斯卡成了蘑菇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们的天堂。所以,2011年春天,当索尼公司为3D电影《蓝精灵》挑选首演地时,选中了胡斯卡。征得小镇居民的同意,索尼公司用1.1万加仑油漆,将镇上的每一座房屋,全部涂成了蓝色。按照协议,当年12月,索尼公司会负责将小镇涂回原来的白色。但是村民们投票,决定小镇不再涂回白色,而是让童话永远驻足现实。
8,日本五箇山合掌村落:位于离名古屋不远的岐阜县的白山山脉中,有三个小小村落,以历史悠久的“合掌屋”而著称。公元8世纪徒们纷纷来此,搭建草棚茅屋禁欲修行。由于这一带是日本最多雪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所以徒们修建的茅屋,房顶都是尖尖的,远看像两只手掌搭在一起。这种坡度的屋顶,让冬天的雪很容易滑落。这些300年历史的建筑,除了屋顶,全由木头建成。整栋房屋无一颗铁钉,全用木榫头相连相接。
9,摩洛哥舍夫沙万: 世界4大蓝白小镇―――印度的焦特普尔、希腊的圣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万,突尼斯西迪布赛义德,虽说各有千秋,但要论规模、丰富性、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我首选舍夫沙万。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涂满了深深浅浅各种蓝。
10,瑞士格林德尔瓦尔徳:周围全是4000多米的山峰,吕齐纳河从镇边流过,镇内镇外到处是仙境。从这里乘坐欧洲最长的缆车上到2171米的菲尔斯特,步行1小时,展现在眼前的是美丽的巴赫阿尔卑湖。
小时候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年俗
贴对联、窗花。那时候刚上学,大人们都把这种事情交给我去干,基本上在大年三十那天要忙一上午的,留下了很多回忆!
仿照的小艇写一篇写家乡的作文(遂宁)
第一条小艇——贡多拉如同画舫,到后来,为了避免一些人炫耀自己的金钱,都把贡多拉统一改成黑色,呈月牙形.到了一些很重要的节日的时候,才能把普通的贡多拉改成花船.
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独具特色的尖舟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名字——“公朵拉”.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泻湖上的人代步的工具.据说,7世纪时,第一任总督将这种船命名为“公朵拉”(1094年文献首次提到).
今天这种小舟一般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对称型,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只靠一侧单桨划的船的平衡.贡多拉船夫现在只穿着一件带横条的紧身针织上衣,戴着一项草帽.过去船夫们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划船的时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搁在弯曲的桨架上长长的单桨划.
1562年,元老院颁布禁令:不准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门第的装饰,已经安装的必须拆除,所有的贡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来供装饰用的只有船头的嵌板.结果,泻湖一眼望去清一色黑色贡多拉与碧绿的湖水搭配得煞是好看.从前的贡多拉的中间船舱还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船篷,用来给旅客遮阳挡雨,有的船篷上面开有小窗和小拉门.后来这种船篷也消失了.今天,贡多拉依然来往于的河道上,但其数目仅是18世纪的二十分之一.让人高兴的是,象圣特洛瓦索这样的小船厂仍旧在制造并修理这种小船,使这种古老的传统得以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