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盗梦空间最后陀螺是什么意思啊
《盗梦空间》是一部烧脑科幻片,其梦境的层层嵌套让人叹为观止。而长期陷入梦境中,可能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非常危险。因此,造梦师需要把一种自己熟悉的物体当做识别的图腾。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凤阳有个读书人叫杨三郎,一日远游,他告诉妻子李氏,自己很快就会回来,然而过了半年之久,仍然没有消息。
李氏独守空房,有些想念丈夫,思想间,更是辗转难眠。这时忽然听到窗外有响动,跑出去看,一女子缓缓的向她走来,对她说:“姐姐这是想念自己的丈夫了吧,你跟着我,我带你去见他。”
李氏还在犹豫,那女子却拉着她就走。女子走得极快,李氏有些跟不上,于是说想回家换鞋子。那女子说:“姐姐不如穿我的鞋子吧?”李氏穿上鞋子之后果然合脚了许多,步子也迈得更大了些。
二人不知走了多久,忽然见前面有一人身骑白马而来,妻子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丈夫,连忙上前与丈夫相见,丈夫见妻子竟然来了,非常惊讶,二人正说话间,那女子对他们说:“我家离此地不远,你夫妻二人阔别已久,不如去我家小叙一下吧。”
夫妻二人推脱不开,于是跟着那女子去了她的家里。三人行走间,见一小村庄,左拐右转间就来了一庭院之内,那女子进去唤醒了丫鬟,让他去准备酒菜,转身笑着对夫妻二人说:“今夜月光皎洁,在外面的小石桌上坐着正合适,就不进去了。”
杨三郎将白马拴在身后的槐树上,三人坐在小石桌旁聊着天。不一会儿,丫鬟端上了酒肉,三人边吃边聊。
可说来也奇怪,那丈夫许久未见自己的妻子,本该互诉衷肠,此时却不怎么理会,目光灼灼地一直盯着那女子看,那女子眉目间也频频暗送秋波,二人更是频繁推杯换盏。
没过一会儿,二人就喝了两壶酒,妻子只是坐在席间一言不发,本来肚中有些饥饿,看着自己的丈夫和那女子聊天,有些气不过,就没了胃口。而自己的丈夫三两壶酒下肚以后,和那女子举止行为更加放肆了,二人眉来眼去,丝毫不将妻子放在眼里。
丈夫突然开口对那女子说:“不如你给我唱首歌吧。”那女子拿着象牙箸,对着石桌开始敲打,口中唱起了隐晦的歌谣:
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
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红绣鞋儿占鬼卦。
一曲唱罢那女子害羞地低下了头,不断的用余光看着杨三郎,李氏在一旁看的一清二楚,却怎么也没有办法。
良久之后,那女子装醉退席,说想要进内房休息,杨三郎此时已被迷得神魂颠倒,也赶忙跟了进去。二人在房间内追追闹闹,说着一些暧昧的话语。
杨三郎说话间,将自己与妻子的所有私事全告诉了那女子,妻子在窗外听的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实在听不下去,只能气鼓鼓的离开了。
可是刚走没两步,迎面碰到自己娘家的胞弟。便向他倾诉这件事,胞弟听完后气得直跺脚,拉着姐姐,就去找杨三郎。
回到那庭院,杨三郎果然还和那女子在房内私会,胞弟听着他们的话语,气得更甚了,拿起旁边的石头就朝窗户那砸去,只听房间内那女子大叫:郎君,“你的头怎么破了?”
李氏听到此话急的打转,埋怨的对胞弟说:“我只是让你给我出气,可没让你将他打死啊。”
那胞弟见姐姐此时还在维护自己的丈夫,转身就走:“让我来出气的是你,埋怨的也是你,我不管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李氏见胞弟要走,赶忙抓着袖子不放:“此地离家这么远,你若走了我该如何回去啊?”
胞弟还在生她的气,把她往后一推,自己便翻身上马了。李氏被推的一屁股坐在地上,恍然间梦醒了,自己还躺在床上,原来刚才那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正思考间,突然听到门外有响动,出去看,竟然是丈夫骑个白马回来了。
没过多久,胞弟也来了,说昨晚梦到姐夫,赶忙来姐姐家看。
三人坐下一起聊天,这才发现原来昨晚三人做的是同一个梦,只是三人怎么也搞不明白,那女子究竟是何人?
暮有话说
其实在这篇小说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蒲松龄用来反映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地位的情节。
比如说,丈夫和那女子在推杯换盏并且相互,作为妻子的她坐在旁边却不敢说话。
其次,丈夫都和那女子一同进入房间了,他在外面也只能生闷气,而不敢阻止。
最后,她的胞弟给她出气,在这种情况下,她居然担心的是丈夫是否受伤。
也许蒲松龄可能只想写的是,那女子作为妖怪的一系列行为,可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封建社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强烈建议读蒲松龄原著《凤阳人士》,北暮再细致的描写和改编,都不及原作万分之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你重复看得次数最多电影是哪部
我重复看的电影很多很多,侦察兵,羊城暗哨,英雄儿女,党的女儿,红色娘子军,这些电影我都看了好多遍了,看了一遍,还想看,剧情里展示了,我们地下工作者不怕恓性,为我们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看过最过瘾的B级片是什么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莱奥·卡拉克斯导演的
奇葩视觉大片《神圣车行》
这部片子讲述了一名叫做奥斯卡的演员24小时的经历
奥斯卡的一天要完成十个任务
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小故事
他要在这些小故事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用一种用电影的形式来呈现演员日常赶场的感觉
演员奥斯卡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是
一名乞讨老妪
裹着破烂花头巾老太太站在寒冷的街头佝偻着腰
遇到光鲜亮丽的人就把手里的破碗
端到人家面前
祈求几毛钱施舍
......
旁白也可怜兮兮的说着:
“没有人爱我,我已经这样活了很久了”
要不是下一秒切到奥斯卡把自己的假鼻子扯下来
准备拍下一个角色的镜头
我差点就流下了同情的泪水
奥斯卡的第二个角色是
特效动作捕捉员
来,先拔根鼻毛瓶子里
这是人家特殊的身份识别
有人说这里是卡拉克斯对电影特效的讽刺
但是我只看到奥斯卡努力的翻跟头
做超高难度的动作然后重重摔在地上
跟不上越来越快的传送带而摔倒
一个冷漠的画外音问到:“怎么了”
奥斯卡:“喘不上气,等喘上气了就继续”
第三个角色是狂人梅德
丑陋自由的怪胎,吃鲜花、吃钱、吃头发、扛美女
以及钻下水道这些恶心事儿都被他干尽了
不过这却是整个电影里我喜欢的一个角色
自由的出格怪胎
最后全身的怪胎梅德
躺在被他扛来的美女身上听着摇篮曲睡着的画面
却又压抑
这时卸下一切的的人
到底是奥斯卡还是梅德
奥斯卡的在第四个故事里饰演
一位父亲
去接自己在舞会并不怎么受欢迎的女儿
“你玩得开心吗?你有跳舞吗?”
“我玩的很开心啊
和很多你不认识的男孩子一起跳了舞。”
虽然这么说,但是女儿看上去显然并不开心
知道女儿嘴里的受欢迎都是骗人的父亲
很生气地质问孩子:
“假设以后你知道我不会了解的话
还会不会对我撒谎”
“会,至少在那个瞬间我们都是快乐的”
想想以前撒谎骗爸妈的时候
也许爸妈会因为你编织的美好谎言而开心
但是你自己可不会轻松
第五和第六个故事都带了一点悬疑的色彩
奥斯卡首先饰演一名
杀了一个叫亚历克斯的人
并且把亚历克斯化装成(也就是他自己)的模样
不过亚历克斯又起身捅了一刀
所以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一起倒下了
但是带着主角光环的奥斯卡当然拥有复活技能
第六个角色和第五个类似
奥斯卡扮演一个带头套的
杀了一个和电影开头的奥斯卡一模一样的人
对这两个故事,很多人有不同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奥斯卡开始分不清到底哪个
是真正的自己而已
不管是演员还是普通人
入戏太深的时候连自己都骗得过
第七个角色是一个将死的老人
他正躺在床前跟自己的侄女说着临终遗言
但是当我还沉浸在亲人离世
这样的悲伤画面中时
奥斯卡先生又起身准备赶赴下一个片场了
告别的时候,奥斯卡对侄女说:
“抱歉不能等你了”
趴在床边的女孩子说:
“我一会儿就走,去做下一个任务”
原来不止是奥斯卡,所有的人
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影片最后,奥斯卡回家了
途中还遇到扮演梅德时候扛走的美女
但是对方也早已换了角色
同样每个人每天都是在完成任务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我们还是不能坦诚接受
每个人本来就有很多副面孔这个事实
就和你在家再怎么头不梳脸不洗葛优瘫
到单位马上就会人模狗样坐得端端正正一个道理
寒风里有人扮演衣衫褴褛的老妪
也有人顶风走着,裹一裹大衣
寡言少语的人也会偶尔活跃气氛
黄段子满嘴飞的人在长辈面前也会扮演乖乖仔
甚至在喜欢的人面前
我们变得完全不像平时那个大大咧咧的自己
谈不上面具,这些“角色”,哪个不是你?
比起我不那么喜欢的自己的样子
我更讨厌麻烦
所以用不同的状态去应对不同的状况本就是
情理之中的事
说到底,我们人类也不过是避重就轻的动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