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好哥们反目成仇的
早年在广州组织革命时期,主要军事支柱其实就是粤军,因为黄埔系成形很晚并且羽翼未丰。1919年“建国粤军”就已整编成为两个军,以陈炯明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而第二军军长便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许崇智,1906年加入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
(许崇智)
所以蒋某人在投奔的早期,始终是在粤军混事的,并且陈炯明和许崇智也都比较欣赏这个浙江小伙。蒋某人有个习性,特别喜欢用辞职来证明自己和巩固地位,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世期间,蒋某人总共辞职再复任达到14次之多,特别能折腾,而某次辞职时陈炯明大加挽留:“粤军可百败,而不可一日无兄也”,可见对小蒋同志的认可。
至于许崇智,更是与蒋某人过从甚密,早在1915年他就与张静江、蒋某人“义结金兰”,成为了换帖的兄弟。陈炯明与决裂后,许崇智一跃成为粤军领袖,对蒋某人也是照顾有加,粤系军官团一向比较排外,蒋某人能够在粤军站稳脚跟,与许崇智的力挺是密不可分的,许经常教导粤军将士不要排斥蒋。即便是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时,蒋某人仍然兼任着粤军参谋长,而总司令当然是许崇智。
(粤军蒋参谋长)
在军事上也十分倚重粤军和许崇智的才能,一直将其视为左右手,而视粤军为主力军,那么追随于的蒋某人自然也极力处好与许崇智的关系,大哥小弟甚为亲热。1924年陈炯明叛变,邀请当时在上海的许崇智返粤出任粤军总司令,后者曾提出五项要求作为赴任条件,其中的第二条就是必须由蒋某人担任参谋长,你就说哥们关系铁不铁吧?
哥们虽然好,但其实政治野心更大的蒋某人,骨子里面是有些轻视这位结拜大哥的,认为许崇智仅仅是个军人,在政治上比较幼稚,蒋在一封私人信函中曾经提及对许崇智的评价:“办事无序,重内轻外”。也就是说,在大哥小弟打得非常热乎的时机,蒋某人已经有了寻找机会取而代之的念头,而他的这位大哥却浑然不知。
(陈炯明)
1925年逝世后,陆军上将许崇智成为了国民军事部长、广东省兼粤军总司令,可谓权倾一时,成为当时广州最大的实力派,就连国府后来的汪逆,由于没有兵权和不能直接插手广东军政,其实也没有许崇智的实权之大。然而一件意外发生的事件,终于让蒋某人抓住机会上位成功,也注定了两兄弟反目成仇。
这就是1924年8月20日的廖仲闿被刺案,廖时任国民财政部长、常务委员、广东省财政厅长,是广州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被刺身亡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在苏联顾问鲍罗庭的提议下,以汪、蒋和许崇智三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一方面控制广州局势,另一方面全权调查处理廖案。
(国民成立大会上的许崇智)
蒋某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初露,期间涉案被抓的军官,有多人出自粤军系统,尽管许崇智未必知情,蒋某人仍然穷追不舍,派亲信给结拜大哥捎信一封:“粤军已有变动,请总司令去上海暂避一下,由我代为安排整顿,6个月后,再请回来共同主持北伐”。言外之意,此事大哥你脱不了干系,我也不方便抓捕你,你还是赶紧跑路吧。
按理说,许崇智在广州的军事实力并不在蒋某人之下,然而其为人的中庸和政治上的不成熟,让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首先是感觉粤军内部有人参与谋刺事件,让许崇智感觉挂不住脸;其次是判断蒋在广州的实力已经超过于他,硬抗估计没戏;最后是对事业的所谓忠诚,总之,许崇智在短时间内就提出了辞职,远避上海。
蒋某人做事情那是手段毒辣的,其实在派人捎信的同时,以黄埔学生军为主的武装力量已经控制了广州城防,连许崇智的官邸也被包围,也就是说,如果许崇智不按他的意思出走,“武力解决”也不是不可能的,什么大哥小弟,到这个时候通通不值一文,攫取权力才是第一位的。不久汪也出洋,蒋某人就此成为广州最大的实权派。
这一年蒋某人38岁,而许崇智也不过39岁,亦即还未到中年便彻底离开了政治舞台,什么“再回来主持北伐”的许诺都是鬼话。30年代,屁股已经坐稳的蒋某人故作姿态,邀请许崇智出任“监察院副院长”,许崇智早看透了自己这位盟弟的为人,始终拒绝赴任,后来干脆移居。
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匪夷所思的一次失败——南麻临朐战役。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在前期能做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到了后期则是绝对实力的碾压,高歌猛进的解放全。这是总所周知的事实,然而,解放战争期间也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战役,让人实在摸不着头脑。南麻临朐战役就是此种情况。
南麻临朐战役,发生在1947年的七八月份。我们不妨看看这一年华野都经历了什么?
1947年1月2日到1947年1月20日,华东野战军用18天时间,歼灭国民党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榴弹炮48门,汽车480辆,各种小炮400余门。在这些战利品的基础上,华野建立了专门的炮兵部队,就是特种兵纵队。
1947年2月20日到2月23日,仅仅63小时不足3天时间,华东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区”指挥所,2个军部,7个师,共5.6万余人。国民党军的南北夹击计划破产,陈诚在这次战役中身败名裂,华东战场的指挥权被刘峙取代。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3天时间,华野集中兵力歼灭了国民党的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总计3.3万人,华野自身伤亡虽然高达1.2万人,但缴获的汽油、和各种装备,再一次让华野获得跨越式发展。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居然连续遭遇两场败仗——南麻战役和临朐战役。以往那些讲南麻临朐战役不是败仗而是胜仗的,都是鼓舞士气的说法。真实情况是,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消耗了1947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缴获,尤其是汽油和,面临全面匮乏,以至于1947年下半年,华野一场大仗都没有打过!最稳固的解放军老区山东,也在这两场战役后几乎全部丢失了。
南麻战役于7月17日打响,结果5天后,国民党胡琏带领的整编11师居然还坚守着方圆不足10华里的小范围阵地。外围敌人靠近,我军只好撤围而走。据《粟裕传》记载:“南麻一仗,歼灭蒋军整编十一师少将旅长覃道善以下官兵9000多人, 华东野战军付出了伤亡4000多人的代价, 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 打了一个消耗仗。 ”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所写,华野付出了伤亡1万多人的代价:“ 第九纵队伤亡4000多人,第六纵队伤亡2000多人,负责正面攻击的第二纵队伤亡4000多人。 ”用一万多人的伤亡,仅仅消灭敌人一个团,这对参战的解放军各部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南麻战役中大伤元气的四个华野纵队,转移到临朐附近准备休整一下,却忽然对临朐县的第八军进行猛攻。7月23日,华野晚了一天时间到达,李弥就已经在临朐控制了各个制高点。7月24日黄昏临朐战役打响,经过七天七夜的艰苦奋战,华野再次无功而返。
南麻临朐战役在军事上的直接指挥员,毫无疑问就是素有解放军“战神”美誉的粟裕将军。这两场败仗让粟裕承担了很大压力。别人批评粟裕:“一向作战周密谨慎的粟裕, 在部队刚刚遭遇重大伤亡的情况下, 决定再次发起攻坚战斗, 这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冒险性, 还显示出一种难以克制的急躁。 ”“南麻、临朐战役,杀伤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第八军各一部,歼敌1.8万余人。 但华野部队也伤亡2.1万余人。 ”
孟良崮战役后,中央的评价是解放军已经有机会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大,具体来说,经济上主要靠东北,军事上主要在山东。东北能建设成解放军的后勤总基地,可是华野却没能成为逐鹿中原的先锋军团,很大程度上说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甚至,在解放军内部,也有很多人失败情绪上涨,传唱着“,丢了山东”。
更为致命的是非战斗减员,华东的雨季让华野各部不得不在泥泞中行军作战,“第一、第四两个纵队各伤亡约5000人, 非战斗减员各约5000人。 第一纵队三个师,除第二师尚余两个团外, 其余两个师均只有一个团。 第三纵队第七、第九两师都缩编为 两 个 团 。 第 十 纵 队 伤 亡 近 2000人。 ”“在持续近两个月的战斗中,陈粟大军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总计高达五万人, 是华东野战军组建以来前所未有的损失。 ”
在国民党军官的电报中,叶飞纵队被成为”面包“,陶勇纵队则被称为”西瓜“,这两个本来是华野的绝对主力。陶勇后来回忆道,这这两个月的战斗,比长征时期还困难!
仔细分析华野在7月里的连续失败,不难发现这系列败仗造成的原因:
1,华野在上半年连续获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等胜利,各级指战员开始自信心膨胀,出现了七月分兵和四面出击的错误决策。南麻战役对付的是整编11军,五大主力之一,居然连打援带围攻总共才去了4个纵队,孟良崮则是9个纵队五个主攻四个打援。
2,国民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孟良崮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可是南麻临朐两地都是平原,不管是整编11师还是整编8师,都充分发挥了火力优势。再加上大雨磅礴,我军潮湿严重,不利于作战。临朐战役中更是山洪暴发,阻挡了我军行军调动。
3,国民党吸取了孟良崮战役等教训,再也不敢轻敌。在南麻临朐两地,胡琏和李弥都构筑了完整的地堡群和铁丝网等阻击工事,解放军逐个争夺伤亡很大。
不经历失败的,是无法快速成长起来的。华野在经历这两次严重失败后,长期休整,长期练兵,逐渐恢复元气。尤其是粟裕带领的华野西兵团经历了1948年2月的濮阳整训,战斗力大大提升,一举打出了豫东战役石破天惊的胜利,一举扭转了中原局势,揭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新第一颗背后的国际暗战。
1961年1月20日,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接替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
出生于1917年的肯尼迪当年才44岁,他年富力强,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他就任之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冷战攻势采取了毫不留情的强硬态度,在1962年10月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中,他果断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并摆出了一副宁可爆发核大战,让全世界毁灭也不让步的架势。最后古巴导弹危机以赫鲁晓夫让步,从古巴撤走远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而告终。
在对内政策方面,面对就任之初经济危机的挑战,肯尼迪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结构性减税、提高最低工资,对农民提供紧急救济和补贴,提高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水平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为他在普通美国民众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可以说,肯尼迪的套路就是“内修王道,外修霸道”,他在就职演说上有一句著名的话:“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直译一下:别问你的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在任期间,他派遣特种部队和作战飞机进入南越,扩大越南战争,大力推行登月计划,加快和苏联的太空竞争,是比较好斗,比较的一个总统。
肯尼迪上台后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和新的关系问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1958年8月,毛决策炮击金门,打破了美国试图搞“独立”的阴谋,迫使美国回到华沙谈判桌前,美国当局对这种谈也不是,不谈也不是的状态十分恼火,于是不久就在联合国耍花招,把“恢复新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原本只需要普通多数赞成的“一般性问题”升级为需要2/3多数赞成的“重要问题”,以阻挠国际朋友不断增多的新加合国。
随后,由于美国扩大侵越战争,毛指示周总理针锋相对地警告美国不得肆意进入北越领土,并宣布对美国侵越行为绝对不会坐视不理。从1961年开始,新加大了对北越的支援力度,使得美国在越南的代理人战争遭到严重挫折。
刚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获胜而志得意满的肯尼迪认识到,他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很快,中情局告诉了他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新的核武器研发工作已经接近成功,即将拥有自己的。其实,在1960年底,美国的间谍卫星就已经发现了新设立在罗布泊的核试验基地和相应的浓缩铀工厂,只不过由于获取的情报过于零碎,中情局一直没能掌握确凿的证据。
新在朝鲜战争中就受到过美国的核讹诈,1958年危机时,艾森豪威尔又再次叫嚣要用核武器“保卫”。早在1956年,毛就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60年,赫鲁晓夫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中苏之间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毛毅然领导不信邪、不怕鬼的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争气。在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和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工人、战士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在周总理、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到1962年底,新的实际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美国的评估报告,新最快在1965年就能具备爆炸的能力。
毛:,没有它,人家说你说话不算数
让一个新的主义国家拥有,这是自诩自由世界领袖的肯尼迪所不能容忍的,他对新的行动绝对不能坐视不理,肯尼迪在白宫公开宣称“新试图进行核试验是60年代最糟糕的事情”。然而,他以武力干涉的想法却遭到了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内的一群军人的一致反对。
那些在朝鲜战争时期还是师长和团长,领教过可怕实力的美国将军们认为,新的核武器并不能影响亚洲的政治平衡(因为有和能够投射根本不是一回事),相反,如果摧毁新的核武器研发基地,将会对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直接武装打击的道路行不通,肯尼迪眼珠一转,又找到了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相信,由于1950年代末开始中苏关系十分紧张,赫鲁晓夫当然也不愿意新研发自己的核武器。
国际政治的玩法就是这么吊诡,刚刚还是剑拔弩张,誓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现在却要为双方共同的利益而站到同一条战线上来了。
1963年5月,美国约见了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露骨地表示“希望在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交换意见”,但苏联方面对此反应冷淡。1963年7月,美国新任驻苏大使哈里曼在莫斯科会见了赫鲁晓夫,公开鼓吹美苏联合对的核设施发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计划。
令美国人失望的是,赫鲁晓夫仅同意在政治层面上对新施加压力,并在美国人面前刻意淡化中苏之间的分歧,他认为新的核武器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并劝告美国人“当一个人没有核武器时,那他一定是叫得最凶的。”
被赫鲁晓夫的态度搞蒙了的肯尼迪开始病急乱投医,1963年9月,他乘着蒋大公子蒋经国访美的机会,与方面秘密商定了由美国出动运输机,由方面出动300-500人的特种部队,突袭并摧毁新的核试验基地的危险计划。
在肯尼迪的一再坚持下,1963年11月18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新任参联会,著名的人士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提出了一份关于阻止或推迟新成功实施研制计划的方案。
方案包括四个选项:一、美国实施常规轰炸、二、国民党实施常规轰炸、三、派遣间谍到实施秘密袭击、四、由国民党特种部队空投后进行破坏。
周总理在宣布爆炸成功的消息
这时,距离新试爆第一颗已经不到一年了。
在会议上,肯尼迪表示将对这一方案在一周后进一步讨论,即11月25日。
可是,仅仅5天后,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被刺杀身亡,继任的总统约翰逊比较谨慎,认为袭击新的核武器研发设施无助于巩固美国的国际地位,于是终止了这个被称为“布拉沃”的非常规作战计划,疯狂的图谋最终胎死腹中。
1964年10月16日,新在罗布泊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帝国主义对的核讹诈彻底破产,这是近现代100多年历史上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低人一等的时代彻底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