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到底有多残酷,有哪些战争中的照片,看着都让人觉得心疼
日本和美北不觉得战争残酷 ,这些国家也有大量雇佣军 ,野蛮国家不可能想自己残酷,野蛮国家只有,说到照片, 日本人照片有、妇女和老人、婴儿、妇女带有怀孕,战俘,在军事博物馆看见多齐全 ,一定要记住 ,现在可以问问孩子不知道,一天只顾捧着手机玩游戏,年轻人玩游戏上瘾怎么知道侵略者人, 现在孩子做军训几天就搞定了,就完成这几天任务,宣传力度不够,像平时军训过后学生内务搞不搞都不再重视。
以现在越南的军事水平,能打得过二战时期的德国吗
越南本来是个默默无闻的东南亚小国,自从在70年代跟美国交手后,越南举国上下都牛气哄哄,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在全世界面前趾高气扬、显摆起来。
越南人到处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炫耀自己的能征善战,称越南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八十年代,越南代表在联大会议上走下台的时候,偏偏接下来上台的是美国代表,越南代表竟然拔下话筒揣在怀里径直下走下台去。后来才知道,遭遇尴尬的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代表。由此可见,越南人是多么狂妄。
其实地球人都知道,越南还没有组建的时候,越南领导人就待在北邦不走,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宣布建国,总理就把当时在东南战场上陈赓第四兵团的装备调给了越南,越南这才在1949年8月才得以组建师一级的部队。
对越南的援助前后长达60年。最早从越南八年抗法战争开始,直到改革开放结束。对越南是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人给人。在1965年越南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后,在韦国清和陈赓带领下以运输队形式支援越南,开赴前线。1965至1969年4年间,有 16个支队、辖63个团和50个队属高炮营,共计有15万余人参加越南战争。可胜利后的越南人得意忘形,竟然有点找不着北了。
越南现有50万人,陆军兵力41.2万人。8个步兵师、3个机械化步兵师、10个装甲旅、15个独立步兵团、若干个特种作战部队 (含空降旅和爆破工兵团)、约10个野战炮兵旅、8个工程兵师、10-16个经济建设师、20个独立工程兵旅。
越南海军现有5.5万人(含海军陆战队2.7万人)。海军装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在内的各型作战舰艇120余艘,其中潜艇2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5艘、小型护卫舰5艘、巡逻艇和导弹艇、鱼雷快艇 40余艘、扫雷舰5艘、扫雷艇8艘、登陆舰6艘及小型登陆艇30余艘。
越南空军总兵力为3万多人,4个航空师,总计12个飞行团,越南还有6个高炮旅,6个雷达旅,100个防空分队。
空军装备各型飞机约480架,其中作战飞机240架。主战飞机是 "米格-21比斯","米格-23M",12架"苏 -27"。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主战飞机是苏-22"。配备有地空导弹,空空导弹,防空高炮若干门。对空警戒雷达:约1000部。购进有俄罗斯的S-300PMUl地对空导弹系统。
我们再看看德国的综合实力。
德国战前就获得了挪威丰富的矿产、罗马尼亚丰富的石油等等的域外资源,以巅峰时期的1941年为例,成品油产量共计600万吨左右,煤炭产量4.2亿吨,铜产量25万吨,锌产量29万吨,钢产量1800万吨左右,庞大的资源成为德国战车的巨大动力之一。
1938年为例,当时世界前7位国家的战争潜力排名分别是美国41.7%、德国14.4%、苏联14.0%、英国10.2%、法国4.2%、日本3.5%、意大利2.5%。截止到1939年,德国工业实力已经超过英国、法国和波兰的总和,而巅峰时期1942-1943的纳粹德国国力(426亿美元),几乎接近战前的美国的一半(1940年为943亿美元)。
军事上看,整个二战德国动员了1700万人,一线作战部队900万,算上预备役和民兵差不多约2000万人。
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了约11万4千架飞机。
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的坦克装甲车辆超过5万辆,火炮16万门。
整个二战时期德国生产舰艇超过4500艘,从大型水面舰艇到U型潜艇若干。
其实,德国战越南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不同的时代的武器无法比拟。可是两国的军事资源总体不是一个水平线,德国的国力、军力,越南根本无法招架。
既然让他们较量,就分个主客场。
如果越南是主场,我们假设德国远道去入侵越南,越南凭借着领先了八十年的先进武器,德国绝对占不了便宜。
因为德国空军飞机性能落后根本过不了越南的防空系统,只能成为越南战机的活靶子。德国战舰也无法突破越南的防御体系。
即使德国经过苦战打进越南腹地,越南地形复杂不是山脉就是高原,而且丛林密布。德国人打到里头就等于进了迷宫,就像老虎进到了泥潭里动弹不得,下场不会比美国人好。
如果德国是主场,越南去进犯德国,哪怕武器再先进,也绝对打不赢。
德国900万,越南50万。几乎两十个德国士兵对付一个越南士兵,不要说德国人手里有武器,就是赤手空拳也可能把越南人累死。这还没有算预备役,算上预备役,让越南军人一个人去干掉几十个德人什么概念?
德国坦克50000辆,越南坦克2000辆,25辆打一辆,德国坦克就是围住让你打都没法打。因为德国就是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战略纵深,摆不开阵势,五万辆都堵到路上也可以想象了。
这还不说德国二战时候6个装甲集群。
空军越南有作战飞机200架,德国有11万架。500架对一架,一架战机带多少导弹?如果这些飞机不是排队让你打,而是蜂拥而上,像神风敢死队那样,式作战,那会是什么结果?
战舰是德国4500艘对越南120艘,几乎40艘对一艘。性能再先进,经不起群殴。这4500艘战舰就是沉在航道上,是个什么概念?
最厉害的当属德国的潜艇。德国的U型潜艇在一战时,曾经在不到九十分钟的时间击沉了英国三艘12000吨级的巡洋舰。
二战时,德国的潜艇总数达到1162艘,在二战中击沉了近6000艘船只,跟越南的海军对垒,越南海军哪里有任何胜算?
此外,两国的国力根本无法相比,越南武器再先进也拼不起战争消耗,恐怕坚持半个月都够呛。它的战略物资,后勤保障都远远不能支持去不远万里跟德国打一场战争。
其实说越南是个地区强国还凑合,可它世界军事强国比还差的太远。不要说,就是跟土耳其比它也差得很远。
所以说,要是德国和越南较量越南是主场,越南胜。德国是主场的话,越南打不赢。
穿甲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厉害
以前的穿甲弹咱们就不说了。现代的穿甲弹已经可以做到,非坦克主装甲不能防御,主装甲不隔上个1000米以上也没法防御的程度。运气好点甚至可以做到把坦克打个对穿。而穿透过程中,高速高温的金属熔渣可以造成坦克舱室形成高温和超压的环境,让坦克内部变成人间地狱。随便贴几张图就知道了。
我国105mm坦克炮打靶测试,一共打穿了10层,这种多层靶板是为了观测穿甲弹的后效
韩国K2坦克打穿的斜板剖面
我们再来看看实际战例:
一辆海湾战争中被彻底击毁的T-72,一枚从M1坦克射出的M829穿甲弹从右侧射入,左侧射出,
穿透过程中造成了T-72的殉爆,炮塔已经被掀掉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呢,下面这张乌克兰内战的T-64才叫惨,炸的车体都成碎片了(战雷里的主结构撕裂指的就是这个吧):
车体炸成碎片的T-64B
再来看看我国的实战演练,这是铁甲兵王贾元友超远距离打出的致命一击:
59靶车被命中瞬间,油料被引燃造成了剧烈的殉爆
兵王贾元友(现在是副营长)在2800米距离上一炮掀翻59式坦克,穿甲弹正面射入,干烂了发动机和中组油箱后从侧面射出。能造成如此恐怖的杀伤效果,要归功于现代最先进的穿甲弹种——APFSDS(唯一稳定脱壳穿甲弹)。接下来我们还是看看穿甲弹的毁伤机理和提高威力的技术手段。
难掩激动之情的贾元友
APFSDS毁伤机理
APFSDS,这个东西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实心金属棍子,没有爆炸能力,完全是利用坦克炮用高膛压将其加速到1600m/s(80年代水平),甚至1800m/s(今天水平)以上产生极高的动能(10兆焦耳以上),它的结构以一根整体烧结的细长高密度合金金属杆作为穿甲体,通过装上利于减阻的风帽、利于稳定飞行的尾翼构成,由于穿杆是次口径的,还需要装上可分离式的弹托,在射出炮口后,弹托在高速空气吹动下会从飞行体上分离。
APFSDS结构
APFSDS穿甲弹打靶示意图,炮弹出膛后弹托会被风吹散,剩下的就是飞行体,飞行体密度大阻力小,存速能力好,飞行稳定性完全靠后面的几片弹翼维持
那么这么细长的一根棍子,打到坦克里面是钻个眼这么简单吗?显然不是。我们看看北约军事演习期间拿豹1当靶子的效果。下图的豹1挨了两枚KEWA2动能弹,这是一种和M829A2共用筒的钨合金穿甲弹。
豹1:为啥又是拿我练手??
打进去后,炮塔里是这样的:
炮塔壁密密麻麻布满了微小的黑色小眼,这就是穿甲弹钻进去后由于弹体碎裂和钢装甲被撕裂成微小碎片后向后飞溅的效果。大家可以想象下成员的情况。。。此外由于瞬间形成的高温,可以造成车内超压,其高温气流夹着火焰可以从炮塔舱盖内顶出来:
命中瞬间的时候产生了类似爆炸一样的效果
穿甲弹的穿透深度和影响因素
穿杆长度
在穿甲弹方面有一个概念,叫威力系数,为P/L,P为Penetration,L为穿甲体长度。一般来说现代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威力系数在0.8-1.0,也就说穿深为自身长度的0.8倍~1倍。以德国莱茵金属的DM53 APFSDS为例,飞行体长度745mm左右,穿甲体大约700mm左右,而DM53 2000米距离的穿深在670~700mm这个范围。那么穿杆的长度本身就成了影响穿深的重要因素;如果穿杆太短,有两个劣势,一是没等击穿装甲,就已经烧蚀完了,而是质量低存速能力不好,弹着时剩余动能太小。
长径比 L/D
理论和实验都证明,穿杆的长径比是影响穿深,提高威力系数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L/D长径比越高,穿深越高。所以从上个世纪70年代APFSDS应用以来,各国的穿甲弹发展都是呈越来越细长的规律,就是为了提高长径比。比如DM53,飞行体长745mm,弹径仅24mm,穿甲体按照680mm算,L/D也达到了28:1。
德系APFSDS演进规律,长径比逐渐增加
再看美国M1A2坦克上配发的M829A3穿甲弹,飞行体长达930mm,穿甲体也有790mm左右,而弹芯直径仅有22mm,长径比高达36:1。当然M829A3前面有一段其实是钢制被帽,用来防爆反的。但即便去掉钢制被帽,贫铀穿甲体也长径比也高达31:1。
APFSDS打靶深度,几乎和穿杆等长
着速和阻力
但是威力系数反而是随L/D的升高而下降的。所以不可能一味增加。所以还要追求其他的来提升威力。这就是提高穿甲弹的着速。着速,指的是穿甲弹打到目标的一瞬间的速度。按照E=1/2mv^2的简单公式,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能够打穿的装甲厚度也就越高,这个很好理解。
几种长径比的穿甲体测试曲线,测试结果表明L/D越大,威力系数反而越小
威力系数和着速的关系曲线,服从着速越大,威力系数越大的规律
着速是初速,空气阻力的函数。所以要想提高着速,一个是提高坦克炮口的初速,一个是减小速度降,也就降低阻力。减小阻力的办法通常是减小弹翼的尺寸。而苏联当年的穿甲弹之所以不如西方,除了长径比,材质这些输给西方外,弹翼尺寸过大导致速降太大也是一个劣势。一般西方的炮弹千米速降在50m/s左右。比如德国的DM53,使用L55发射,千米速度降为55m/s。
俄系穿甲弹硕大的弹翼是其存速能力不佳的主要因素
穿甲体弹材质和密度
除了以上因素外,穿甲体的材料选用也是个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目前主流的穿甲弹材料有两个,一个是钨合金,一个是贫铀合金。钨的密度19.35g/cm³,贫铀密度19.1g/cm³;虽然看起来差不多,然而实际穿甲弹不可能用纯钨,所以钨合金穿甲弹的密度是不如贫铀合金的。因为纯粹的钨完全没有自锐效应,打进装甲后头部会变得越来越钝变成一个蘑菇头,极大影响穿深。钨合金虽然仍然有蘑菇头,但是比纯钨好得多,但是这样也降低了穿杆的密度。而贫铀合金的由于自锐效应,在穿甲过程中可以不断将两侧的贫铀剥离,这样使头部始终保持尖锐。除此之外贫铀燃点较低,击中物体后会剧烈燃烧产生6000度高温,相当于一枚燃烧弹,因此后效也比钨合金好了不少。所以有条件的超级大国——美国,就坚持使用贫铀合金做穿甲弹。不过贫铀保质期短,只有10年,超过保质期后会变得脆化,几乎完全失去原有性能。而且污染大,A-10飞行员x丸癌患病几率高升就是证明。
被贫铀弹击中的效果,除了一个眼,还可以看到周围严重的烧蚀效果,这就是贫铀弹的恐怖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