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稻妻五个徒弟位置
位置1:踏鞴砂南方传送锚点一直往下的山崖处。位置2:踏鞴砂北方传送锚点往西的一片海滩。位置3:蛇骨矿洞底部,具置是靠北的一片草丛附近。位置4:蛇神之首,蛇骨头骨的下方草丛旁边。位置5:稻妻城东位于南方的一座小岛的顶部。位置6:海边传送点西方的岩石上面。
原神雷神住的宫殿叫什么名字
叫阿斯加德。阿斯加德是北欧神话中所有阿萨神族和部分华纳神族的地界,亦可称作阿萨神域,所有尊奉奥丁为的神明都住在这里。复联3中,雷神托尔失去了雷神之锤,不得不依靠自身的雷神之力与海拉作战,海拉的实力远胜于托尔,虽然托尔在奥丁灵魂的鼓励下成功地完全觉醒了雷神之力,但仍然不是海拉的对手。于是托尔制造了诸神黄昏,让返救难民的洛基将苏尔特尔的头骨与永恒之火融合,同时将阿斯加德的全都转移到飞船上。苏尔特尔杀死了海拉,也毁灭了阿斯加德
假如你是唐僧,遇到痴情的女儿国国王,你会留下吗
不管我选择作什么,肯定不会留在女儿国当上门女婿。为什么?第一,女王丈夫是一个高危职业,王室中打打杀杀太厉害,唐朝就发生武则天宠臣被诛事件。第二,全国都只有我一个男人,那岂不是以后的人都是我的儿女,他们要么无性繁殖(和子母河的水),要么通婚,那就是近亲结婚,会得基因缺陷病的。第三,唐僧天生和尚命,只会走求仙拜佛这一条路。
唐僧成佛后,那金蝉子怎么办
这个问题恐怕问反了,应当反过来问:金蝉子成佛了,那唐僧怎么办?因为,前来西天拜佛求经的唐僧,早就在凌云渡被派来的接引“干掉”了。所封的旃檀功德佛,其实是给自己加了一道光环,不是唐僧成佛了。
也就是说,因佛法东渐成功,给自己加挂了一枚勋章,与唐僧没有多大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
金蝉子实际上是金蝉之子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揭秘了“金蝉子”的真身,他就是第十世,“金蝉子”是寄托在唐僧身上的“真如”,也就是真身本体。
却说唐僧师徒来到灵山脚下,金顶大仙让小童子烧香汤,让唐僧沐浴,洗去尘垢。书中有诗赞道:“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这两句诗,其实与第一回书中,孙悟空见到菩提祖师时,那就揭秘菩提师祖本尊的诗讲的是一回诗。赞孙悟空师父的诗开头两句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大觉金仙,出自《宋史·徽宗本纪》,是宋徽宗在宣和元年(1119年)下革佛诏“革佛”时,给佛的封号。宋徽宗革佛有别于“三武一宗”,是以道教教化,把佛降为道教的神仙,“赐号”大觉金仙。《宋史》中说,革佛诏“改佛为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因而,佛被蒙上了道教的尘垢。
唐僧,是东土大唐派了的取经人,而大唐以老子为始祖,自然是信道教的。故而,吴承恩把唐高祖武德七年时一场“除佛”辩论,写到了贞观十三年,以这段故事开启了唐僧西天拜佛求经的艰辛旅程。
,也就是金蝉(禅)十世托胎于唐僧,也就是借助了他的躯壳隐藏“真如”。而唐僧的这尊躯壳却是染上了东土尘垢,东土尘垢让蒙羞。到了灵山,即将登云,便要洗掉躯壳尘垢,以免污了佛界。凌云渡中,又挣脱这尊洗了又洗的躯壳,然后“金蝉脱壳”,回归“真如”。
因此,唐僧之“真如”就是本尊,唐僧却是凌云渡的那具金蝉脱去的躯壳。金蝉寄寓唐僧躯壳,孕育成真,就是金蝉子。
唐僧其实是江流儿,江流儿没有成佛
唐僧的身世是一个谜,吴承恩讳莫如深。现在看到的《西游记》中的唐僧身世,是清代“附录”在原著中的,明刻本世德堂本中,没有这段故事。但是,“江流儿”却是原著中就有的,原著中的“江流儿”并不是因为唐僧母亲将他绑在一块木板上顺江漂流。
从唐僧过凌云渡,“金蝉脱壳”的故事中,可以解读出“江流儿”是什么意思。“江流儿”,就是所寄寓的躯壳。这个躯壳蒙上了道家的尘垢,要洗净,要经历十世修炼,更要经历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挣脱。
书中写道:“那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泱,就是流的意思,吴承恩用了“流”的同义字,故意回避“流”字,仿佛是在避讳“江流儿”。
唐僧的身世,沙和尚知道。“八戒大战流沙河”时,沙僧以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其中有两句说道:“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婴儿,就是指的唐僧,姹女则说的是唐僧的母亲,也就是所寄之胎。姹女,指闺中美少女。木母,指的是猪八戒。亥肖猪,五行属水,水生木,水多木漂。孙悟空是猴,申肖猴,孙悟空便是金公,金能生水,水又生木,吴承恩以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暗藏了“江流儿”。
而婴儿、姹女、木母、金公都是沙僧收放的,故而,沙和尚就是十世托生的“接引”。流沙河中,漂浮这九世取经人的头骨,那就是经历九次佛法东渐而没有成功,也就是有九个“江流儿”。
经历九世磨难,九九归真,八十一难渡劫,第十世托生大唐圣僧,这才完成佛法东渐大业,金蝉脱壳,回归真如。
所以,唐僧并没有成佛,继续做他的“江流儿”。成佛的是十世,他给自己的胸前再添一枚勋章。
唐僧境界高于,更应成佛
灵山珍楼传经时,阿傩、伽叶两个索要人事没有如愿,把无字经卷传给了唐僧。这件事,如来部下全部知道,一齐取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
孙猴子不服,在大雄殿找如来理论,如来却说,阿傩、伽叶索要人事的事,咱早就知道,经不可空传,也不可空取,必定是要人事的。如来还说了一个典故,教育孙悟空: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诵一遍经,就得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如来还说忒贱卖了,如来打算卖多少钱?还如何普度众生?
可谓贪得无厌,却反说道:“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如来的意思是说,大唐只配得无字之经。唐僧早已在凌云渡被遗弃,“愚迷不悟的大唐圣僧怎么可能“成佛”呢?”
但是,吴承恩却认为大唐圣僧境界高于。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中,唐僧在双叉岭刘伯钦家念经,亡魂。
伯钦的父亲得唐僧念经托生,十分感激,托梦家人要好生谢送长老,反复叮嘱“不要怠慢,不要怠慢”。伯钦一家也感念唐僧洗脱伯钦父亲罪业,都至前拜谢道:“多谢长老超荐我亡父脱难超生,报答不尽!”拿出一两白银,作为酬谢
唐僧却分文不取,只化了些粗面烧饼干粮便上路取经。
对比,唐僧的境界是不是显得更高尚呢?金蝉成佛,加挂勋章,唐僧念经分文不取,更应当成佛。